專輯導覽
智慧製造的意義是結合資訊、技術與人工智慧等,對製造或商業流程中的每一環節帶來革命性的影響。隨著工業4.0的風潮席捲而至,不論是科技大廠或是傳統產業皆面臨了需要導入智慧製造與管理的困境。現今全球鋼鐵業發達的國家在如火如荼地致力於整合電子化、資訊化、通訊技術和工業分析等等相關技術使鋼鐵工業升級,然而台灣鋼鐵產業結合智慧製造與智能分析技術升級已刻不容緩。因此本專輯以「自適應模型金屬表面瑕疵分類技術」介紹一種自適應卷積神經網絡(adaptiv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CNN)混合生成對抗網絡(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模型;在「人機共工區域安全系統」專文中,針對實際產線人機共工區域的安全議題,介紹可能的技術架構與結果;「智能工廠虛實整合系統應用技術」專文中,將由底層感測器出發,說明如何協助不同應用場域之廠商,開發具標準介面之資料擷取模組,最終依廠商需求完成可視化、資料分析、及機器預測保養功能,實現產品及其生產系統生命周期工程的整合,以達到感知層、網路層和應用層垂直整合之效益;而「工業4.0的智慧製造─量測關鍵技術」專文介紹智慧製造系統架構中的三個層時,採用競爭力關鍵因子中的供應鏈管理技術(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與製造技術(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T)進行說明;「透明互動顯示系統之視覺轉換模擬平台」本專文為此開發一套視覺轉換模擬平台系統,這套模擬系統可透過螢幕前後之影像感測器,分別辨識目標物的立體外觀與觀看者的眼睛位置,並根據影像感測器、顯示器、人眼位置與系統參數,推算出不同視角下目標物映射於螢幕上的位置,以便將虛擬的影像資訊疊合在目標物與視線方向的相應位置上。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量測資訊訂閱專線:03-5732285
線上諮詢:emilyliu@itri.org.tw
目錄介紹
|
專輯:智慧AOI技術與智能工廠應用 | |
---|---|---|
智慧AOI技術與智能工廠應用專輯前言 |
周森益 |
|
自適應模型金屬表面瑕疵分類技術 |
劉曉薇、林信成、賴程威、周森益 |
|
人機共工區域安全系統 |
王士瑋、胡振嘉、王浩偉 |
|
智能工廠虛實整合系統(CPS)應用技術 |
陳心怡、黃正全 |
|
工業4.0的智慧製造-量測關鍵技術 |
胡振嘉、王浩偉、陳俊賢、周森益、李協親 |
|
透明互動顯示系統之視覺轉換模擬平台 |
蔡宇翔、陳桓殷、陳冠廷、李健儒、歐陽盟、孫沛立 |
|
計量儀器與技術 | ||
電磁場強度計的校正與場地特性評估 |
劉家維 |
|
三軸直流磁場監控模組製作及校正介紹 |
郭晉榮、蕭仁明 |
|
太陽光電水上系統浮台對水質影響評估之國際法規與標準(下篇) |
劉峻幗、田俊彥、曾馮弘、吳鴻森、吳登峻 |
|
品保專欄 | ||
ISO 9001:2015解析系列之八 新版ISO/IEC 17025與量測結果計量追溯 |
樊國紀 |
|
專欄文章 | ||
SI基本單位的歷史觀點 |
陳兩興 |
|
量測小辭典 | ||
量測小辭典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