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量測資訊第191期:智慧機械

專輯導覽

機械產業是我國繼半導體、面板之後,第三個產值突破兆元的產業,其中工具機產業占整體產值的20 %,是機械產業成長的重要助力。隨著全球於工業4.0(industry 4.0)、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大數據(big data)、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的產業科技發展趨勢,我國政府於2016年訂定「5+2產業創新計畫」,其中訂定智慧機械為重要發展項目,以提升台灣工具機產業之整體價值鏈為目標,透過整合各項感測技術與控制器,使設備具故障預測、精度補償、自動參數設定與自動排程等智慧化功能,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以協助整體產業升級。

在全球產業科技發展與政府政策的推動下,國內已有多項實際導入之案例及實績,如漢翔、東元、光陽等,藉由各式智慧機械串起可滿足客戶各種要求的智慧製造產線。但除了各種從智慧技術開發、整合應用等角度的技術說明及報導外,目前甚少有以計量為主要觀點的技術內容,說明如何確保感測器量測結果的正確性及追溯性,使其除了滿足智慧機械的性能要求外,亦能在某些場合下,使智慧機械符合相關標準、法規及其他規範之要求,通過如測試、檢驗、驗證等評鑑活動。因此,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特別於本專輯中,就計量的角度,從智慧機械中的感測器開始,安排3篇技術文章,分別說明力量、環形編碼器、3D視覺的相關計量技術發展,再以2篇技術文章,說明如何藉由與工具機的控制器進行整合,以實際應用幾何誤差量測與補償技術。

透過本專輯所介紹的各項計量技術,期望使讀者能夠了解計量對於智慧機械、智慧製造之重要性。在此同時,量測技術發展中心也正積極地發展相關計量技術,以將“計量”嵌入製造流程為概念,發展具追溯之高準確線上量測技術,即時提供共通“可靠”與“正確”的資訊,協助產業提升品質管理效率及產品品質。

目錄介紹

量測資訊第191期封面

 

專輯:儲能標準與檢測技術

智慧機械專輯前言

許博爾

工具機控制器幾何誤差補償之參數格式轉換研究與開發

覺文郁、謝東賢、許家銘、張祐維、邱瀞瀅、陸品威、陳智榮

五軸工具機旋轉六自由度幾何誤差量測與補償

陳昱達、劉建聖

小力量感測器發展現況

陳思絜

條紋投影量測技術於高動態範圍三維影像量測之需求與發展

徐凡媐、何炳林、林浩沅

環形編碼器校正介紹

謝宗翰、許博爾

計量儀器與技術

太陽光電水上系統支架耐久性測試之研究

劉峻幗、胡傑筆、曾馮弘、吳鴻森、吳登峻

光譜及AOI技術應用於鳳梨糖度及外觀檢測

張玉姍、林雁容、林友崧、郭仲倫

克耳文新定義的實施近況與發展方向

葉建志、柯心怡

環境監測用低濃度標準氣體製備與驗證 劉李牧心
品保專欄

ISO/IEC 17025:2017解析系列之九

新版 ISO/IEC 17025 與管理採購與外包業務

樊國紀

SI專欄

淺談計量(度量衡)單位(11)
游離輻射的單位

陳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