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量測資訊第195期:綠色能源流量計量發展

專輯導覽

工業發展為台灣主要經濟成長的來源之一,工業發展須有穩定的能源供應。為了能夠落實能源轉型,政府規劃在2025年達成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達20%之目標,目前行政院已於105年10月27日通過「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期望能夠推動綠色能源科技產業的發展,成為我國能源轉型及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目前常見的再生能源除了風力、太陽能之外,地熱亦為再生能源之一。過去地熱發電多以淺層、較易開採之地熱來源為主,隨著開採與發電技術的進歩,各國逐漸重視地熱能的開發。專輯的特別報導中,將介紹新穎之質量流率量測方法-科氏力流量計與應用於臺東縣金崙地熱區之溫泉井量測。透過量測與計算之地熱流體溫度、壓力、流量、熱焓、蒸汽百分比及不凝結氣體含量等,可作為發電潛能評估與發電機類型選用之參考依據。

台灣自產的石化能源非常少,有98 %的石化能源由國外進口,量測石化能源用量相關的儀器如流量計、壓力計等的準確性將影響能源轉換效率的真實性,以及能源交易的公平性。本専輯的轉子流量計壓損迴歸模型分析以及高壓量測系統建置與規劃的兩篇文章,詳細的解說如何使轉子式流量計使用壓損迴歸模型讓計量量測更精準,以及探討量測壓力時可能造成量測誤差的因素。

依據行政院經濟部能源局的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台灣發電結構比例中,火力發電約為81 %,其中燃煤及燃氣發電佔比分別約為46 %及33 %,因燃煤發電會對空氣造成嚴重污染,近年來政府致力推動燃氣發電,因此本専輯中亦以液態天然氣流量計量校正追溯一文,來解說如何維持天然氣交易的公平性。

台灣已於2015 年立法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以因應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 21 次締約方大會(COP21)通過之「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等溫室氣體減量相關規範。除此之外為全面改善國內空氣污染問題,政府於2017年12月14日再通過《空氣污染防制法》修正草案,並經立法院於2018年6月25日三讀通過,為空氣品質建構起更為完整的管理制度。無論是溫室氣體排放或空氣污染的問題,準確的空氣污染量測技術,將是有效管控工業固定污染源的方式之一。煙氣流量量測技術發展一文蒐集整理國際間各國計量單位目前在的空氣污染量測的研究狀況,並說明如何透過具追溯性且準確的流量量測技術與設備,協助公務部門執行稽查作業,以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

目錄介紹

195期封面

 

專輯:電網現代化與智慧計量技術

地熱井流量量測

李伯亨、范愷軍、郭景宜、何宜霖

綠色能源流量計量發展專輯前言

江俊霖、蔡昆志

轉子流量計壓損迴歸模型分析

楊峯銳、邱欣瑜

煙氣流量量測技術發展

陳建源

液態天然氣流量計量校正追溯介紹

葉哲維

高壓量測系統建置與規劃

黃文聖

計量儀器與技術

掃瞄式電移動度粒徑分析儀於電子級試劑之不純物量測應用

張敬萱、洪舒涵、林芳新

小力量校正系統設計、性能與評估

吳忠霖

物件辨識之訓練用資料生成

林信成

應用於免疫治療之非標記細胞光學檢測方法 魏祥鈞、郭仲倫、劉志祥
品保專欄

ISO/IEC 17025:2017解析系列之十一

ISO/IEC 17025:2017 與實驗室服務流程

樊國紀

SI專欄

莫耳新定義和實際實現

陳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