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Featured

35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 NML Innovations for Next-generation Metrology Technology

今年(2022年)是NML參與先進測量技術研究的第35年。為慶祝週年紀念,NML在經濟部標準檢驗局(BSMI)的支持下,於8月至12月期間推出了一系列論壇。會議主題包括智慧產品和系統的安全、計量數位轉型和應用、半導體檢測和計量以及淨零排放和永續發展的計量開發。來自世界各地組織的計量學家以及工業界和學術界的專家被邀請參加這些活動,預計將引發對下一代計量技術探索的對話。


1987年,NML受經濟部委託,制定台灣國家計量標準。在過去的 35 年裡,NML 為台灣工業制定了計量標準,並為新技術提供了測量校準。 2018年,NML引進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所(PTB)製造的矽球品質標準,在台灣建立了新的國際單位制(SI)標準。此舉得到時任台灣總理、現任副總統賴清德的大力支持。在今年的35週年慶典上,賴副院長表示,希望國家計量院能繼續履行建立國家級計量標準、發展前瞻性檢測校準技術、提升產業競爭力的使命。

為了在全球市場上保持競爭力,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必須遵守國際計量標準。 NML一直維護台灣的國家計量標準,以確保當地的測量結果與國際水平接軌。展望未來,NML 將專注於淨零可持續性、先進半導體、人工智慧評估以及下一階段測量技術的數位轉型。這將完善半導體產業鍊等先進製程和原料品質檢測的關鍵測量解決方案。也希望這些世界級的技術和標準能夠為淨零排放驗證、綠色能源應用基礎設施、交通電氣化項目和電網的功率測量、負碳和環境監測技術提供基礎。

經濟部工業局局長、經濟部標準計量局前局長連清昌博士在首屆論壇開幕致辭中指出,計量標準是許多領域發展的基礎,是提升計量標準的關鍵。綠色能源等新興產業升級。 2002年,台灣參加國際度量衡大會(CGPM)並簽署CIPM MRA(國際度量衡委員會互認安排)。這確保台灣所發布的校準報告能夠被所有簽署國家和組織所接受,從而保護台灣產業在全球市場的公平交易權。

NML所長林增佑博士表示,論壇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測量機構、工業界和學術界的專家,如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復健研究所等。技術和工業正在向高精度和高品質邁進,遵守國際單位制和計量標準至關重要,」他說。

Video Screen